1999年上映的這部電影,很沒有北野武的風格
但,卻是北野武本身的寫照
菊次郎,是北野武爸爸的名字,此片為北野武自己寫劇本、監製、拍攝的片子
北野武是一位我非常崇敬的導演、演員、藝人
他的出身並不高,生於戰後均貧的社會,
爸爸菊次郎是油漆工,算是招贅至女方家
他生北野武時,已經過了五十歲,
教育程度不高的菊次郎,不顧家、不重視教育、懦弱,但喝酒後又變成暴徒
(常對他狂吼:會這麼多字又有甚麼用!但北野武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張寫著歪歪斜斜菊次郎名字的紙...,讓北野武一看到就爆哭..)
北野武的年幼時期,基本都是媽媽佐紀的教誨帶大的
媽媽對他的學習非常的嚴厲,雖然住在貧民區
卻讓他去補習,想要讓他有教育程度後不一樣的人生
「多花錢吃飯不如多買一本教科書」
這正是他媽媽的想法
但他的童年,在這種環境之中,養出矛盾又對社會不同的解讀角度
「在我的腦袋裡,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我」。
我感受到某種不公平,意識到平等並不存在,
意識到有些人比其他人來得更優越,也更得天獨厚……」
北野武雖然中學表現優異,在明治大學時卻為了逃避媽媽的掌控
獨立出來闖盪,
清潔工、拳擊手、臨時演員、電梯小弟、燈光助理、計程車司機
直到當了漫才師,才真正紅了起來
百無禁忌、下流,但卻帶著真實感...
這也是他電影能成名的原因,
卻不是我要介紹菊次郎的夏天的主要原因
菊次郎的夏天
以父親的名字為名的這部電影,以章回式的方式進行敘述
這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正男,跟鄰居大叔
想要尋找離異的母親的故事
感覺像是給孩子或青少年看的電影?
不...,我認為這部片更值得讓成年人去看
炎熱的夏天、發燙的柏油路
鄰居大叔與正男走過的路,
是否是導演北野武本身那幼年渺小的願望
抑或是希望用電影述說與父親的和解?
電影中的鄰居大叔渾渾噩噩過日,被強迫與正男一起去找他的媽媽
但在過程之中,菊次郎與正男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情感,是夥伴、是朋友
更是父子。
似乎可以看到,導演把幼年的自己,投射在正男的身上,
而對於鄰居大叔的這個角色
北野武從各種畫面,透露出"不捨" "憐愛" "和解" "不忍"這種複雜的情緒
北野武曾講過,他與父親的唯一印象
「我記得自己只跟他玩過一次,就是他帶我去看海的江之島海灘上。
那是我僅有的記憶,是我跟他在一起,應該說是……
快樂地、真正共享的片刻吧。」所以,北野武的電影里,經常出現大海。
夏天、大海、炙熱的太陽、黏黏的汗、悶熱空氣的夜市,
這種意象真的很神奇,
總讓人回想起青春時期
羅大佑 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拚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劇情後半段,
觀眾知道正男的母親已經再婚,
更心疼正男的遭遇....
同時,鄰居大叔也去養老院遠遠的看著自己的母親...
這段也讓人鼻酸
北野武在脫離母親的控制後,由於母親時刻與他要錢
他甚至講說「那個死要錢的女人!」
但,當媽媽過世後,
他才發現媽媽怕他之後不紅,揮霍無度
才幫他強迫把錢存起來...
北野武自述
「我輸了。在守靈夜那天的記者會上,終於放聲痛哭。
綜藝節目一再播出那個畫面,真是失態。
我原本一直在想:怎麼用笑話帶過這件事?
「每次都以為這次真的沒救了,結果都又活過來的大野狼婆婆,終於死了。」
實際上,我是撫摸母親的臉說:
「好像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來家裡的朋友們都被逗樂了。
可是,真到了葬禮,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若干年後,北野武說:
「什麼時候我們覺得父母原來那麼不容易,
我們才算真正的成熟。」
「小時候的玩伴,現在不是工人,計程車司機,就是黑道小弟。
他們和我哪裡不同?沒有,不,只有母親不同。」
從電影的片段中,也看得出來北野武的懊悔
沒在母親晚年時常陪伴她
而電影最後,鄰居大叔為了別讓正男傷心,
給了正男一個天使之鈴...,讓他搖一搖鈴噹,
所有壞事陰霾都會散去,
兩人道別時,正男問
「大叔,你叫甚麼名字?」
鄰居大叔帶著一樣的戲謔笑容
「我叫菊次郎,滾蛋吧小子!」
電影觀眾這時才知道,這部片為什麼不叫做
「正男的夏天」
而是「菊次郎的夏天」
這部片的配樂是由久石讓所製作
也是當時我超愛的作業曲
每次聽到這首曲子,配上這部淡淡哀愁的電影
總會讓人思緒湧上心頭...
推薦大家一定要看一下這部片!
留言列表